Feeds:
文章
评论

Archive for the ‘5.第三日 申述因果原理并證以事實’ Category

 

因果

 

<第三日 申述因果原理并證以事實>

 

前昨兩日.余曾將因果道理.及護國息災的方法.略略敘述.今日本可不必再談因果。但有不得不申述者.擬進一步.再將因果之原理與事實.互證說明.俾大眾知所警惕。現在世人不明因果之原理.以為妄談邪說.即隨處討便宜.不肯吃虧。殊不知便宜即是吃虧.吃虧反是便宜。

 

如今之為父母者.多溺愛其子女.不嚴加管教.致養成其好錢財.好貪便宜的習性。以為如此可以保守家產.不致損失。豈知適得其反.貽患終身。間接亦與國家社會.有無限之影響。

 

茲舉一事為例。隋朝代州趙良相.家資鉅萬.有二子.長曰孟.次曰盈.盈強.孟弱.其父將終.分家資為二.孟得其上。及良相死.盈盡霸取其兄之產.止予兄園屋一區。孟恃傭力以自活。未幾.趙盈死.生孟家為子.名環。後孟亦死.生盈家.與盈之子為兒.名先。及長.而孟家益貧.盈家益富.趙環即為趙先作僕使為生。諺云.天道弗平.盈者益盈。環一日.聞其寡母曰.汝叔盈.霸汝家產.致汝世貧.今至為其奴僕.可不恥乎。環因懷恨.欲殺趙先。

 

開皇初年.環從先.往朝五臺.入峨谷東數十里.深曠無人。環拔刀謂先曰.汝祖.我父之弟也.汝祖霸我家產.致我世貧.今為汝僕.汝其心忍乎。我今殺汝矣。先即捷走.環逐之入林。見草庵.遂入。有老衲謂環曰.子將何為。環曰.吾逐怨對也。老衲大笑曰.子且弗為.令汝自識之。即各授以藥物.令充茶湯。環食已.如夢初醒.盡憶往事.感愧自傷。老衲曰.盈乃環之前身.霸兄之產.是自棄其產也。先乃孟之再來.受其先業.父命猶在耳。二人遂皆棄家.從僧修道.後終于彌陀庵。事見清涼山志。因果報應.彰明顯著.如響應聲.如影隨形.絲毫不爽.如此一班貪狠者.能弗悟乎。

 

又如現在流傳五臺山之人皮鼓事.亦是因果之最顯明可畏者.試言其由。唐北臺後.黑山寺僧法愛.充監寺二十年.以招提僧物.廣置南原之田.貽其徒明誨。愛死.即生某家為牛.力能獨耕。歷三十年.牛老且病.莊頭欲以牛從人易油。是夕.明誨夢亡師泣曰.我用僧物.為汝置田.今為牛.既老且羸.願剝我皮作鼓.書我名字于其上.凡禮誦.則擊之.我苦庶有脫日。否則南原之阜.變為滄瀛.尚未能脫免耳。言訖.舉身自撲。誨覺.方夜半.鳴鐘集眾.具宣其事。明日.莊頭報老牛已觸樹死。誨依其言.剝皮作鼓.書名于上。並賣南原之田.得價若干.送五臺齋僧。誨復盡傾衣 .為亡師禮懺。後送其鼓于五臺山文殊殿.年久鼓壞.寺主又以它鼓易之.訛傳遂謂為人皮鼓耳。事亦見清涼山志。總之因果昭彰.無能或逃。然趙氏二子.夙世種有善根.能遇高僧.終能成道。若一班凡庸.安可自蒙.而不篤信因果.自誤誤人.自害害人。

 

今人皆但看目前.不顧後世。好占便宜.不願吃虧。其子女耳濡目染.相習成風。而社會風俗.亦遂因之日益險惡。爭奪以起.大亂以興.殺人盈城盈野.而目不為瞬.心不為顫.無非由此故也。

 

且殺人者.殘忍惡毒.不以為可悲可憐.反或自矜其功.而他人亦為交相贊歎。其至有殺父母.尊親.反自以為大義滅親者。噫.禍變至此.天理絕.人道滅.不僅道德喪亡.抑將浩劫無已。故現在欲救護國家.應從根本做起。根本為何.即確信因果是。如果洞明因果之理.而又能篤信力行.則世道人心自可挽回。

 

余以為舉世所有宗教哲學.無如佛教之精奧易行者。今之人所以不信因果.大多是受宋儒之影響。宋代理學家.如程明道.程伊川.朱晦庵等.因看大乘佛經.稍能領會全事即理之意致。又親近一二宗門知識.會得法法頭頭.不出一心之旨。實未曾備閱諸經論.及遍參各宗知識。即遽竊取佛經之義以自雄.用以發揮儒教之奧。又恐後人亦看佛經.知彼之所得力處.遂昧心闢佛。因精妙處不能闢.乃在事實上加闢。謂佛所說之三世因果.六道輪迴之事理.皆所以騙愚夫愚婦奉彼之教.實無其事。

 

又謂.人死之後.形既朽滅.神亦飄散.縱有剉斫舂磨.將何所施。且神已散矣.令誰受生。由此謬說.致大開肆無忌憚之端.善無以勸.惡無以懲。謂天即理也.豈真有冕旒而王者哉。謂鬼神為二氣之良能。謂打雷為陰陽之氣.擊搏而成聲。將實理實事.認作空談。專以正心誠意.為治國治民之本。不知正心誠意.必由致知格物而來。

 

彼以致知為推極吾之知識.以格物為窮盡天下事物之理。而不知物乃心中私欲.因有私欲障蔽自心.故本具真知.無由顯現。能格除私欲.則其本具之真知自顯。真知顯.而即意誠心正矣。正心誠意.雖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.亦做得到。若如彼說.推極吾之知識.窮竭天下事物之理.雖聖人亦不易做到。故知此處一錯.治世之根本盡失。

 

又以無因果輪迴.令人正心誠意。夫既無有因果.一死永滅.善惡同歸于盡.又誰復顧此空名.而正心誠意者。又理學家謂有所為而為善.即是惡.此語直是破壞世間善法。何則.蘧伯玉行年二十.而知十九年之非.行年五十.而知四十九年之非.欲寡其過而未能.是果有所為耶.無所為耶。孔子以德不修.學不講.聞義不能徙.不善不能改.為憂。年已七十.尚欲天假數年.以期學易而免大過.是又有所為耶.無所為耶。

 

但自程朱以後.儒者即皆不敢說因果。因說則即將受人攻擊.謂非純儒.謂悖先賢。故凡識見卑劣者.則隨聲唱和之以闢佛。識見高明者.大抵偷看佛經.以期自雄.口中則仍痛闢佛法.以為後來入鄉賢祠.入文廟之資本。在程朱當日之心.不過但求儒教興隆.不問佛教存滅。詎知至於今日.此種破滅因果輪迴之貽毒.一旦爆發.浸成非聖非經.滅良滅倫.獸性獸行.無親無恥.賊仁賊義.禍國禍民.之惡果.可不哀哉。

 

現在綏遠戰事甚急.災禍極慘。我忠勇之戰士.及親愛之同胞.或血肉橫飛.喪身捐命。或屋毀家破.流離失所。無食無衣.飢寒交迫。言念及此.心膽俱碎。今晨圓瑛法師向我說及此事.令勸大家發心救濟。集腋成裘.原不在于多寡.有衣助衣.有錢助錢.隨緣隨力.功德無量.定得善果。要知助人即是助己.救人即是救己.因果昭彰.絲毫不爽。若己身有災.無人為助.果能稱念聖號.亦定蒙佛菩薩冥加祐護。

 

余是一貧僧.素無積蓄.凡在家弟子有所播施.皆用以印刷經書。今挪出一千元.以為援綏之唱。蓋惟能賑人災.方能息己之災。現在一班士女.競尚奢華.一瓶香水之值.聞有三四十元.至二三百元者。何如將此靡費之資.移作助綏之用。又有一等人.專好聚財.生前既不肯用.死後尚期帶至地下.欲其子女為之厚葬.或者留為子孫之用。殊不知今日有掘墓之危險.留之反將貽大禍于將來.即如陜西.現有掘墓團之組織.專門做此行為。為人子者.既欲孝其父母.何忍因孝而反使其枯骨.暴露以飽鳥獸.何不將此鉅款.用救災民之.能生死皆利也。又有貧苦之人.雖有志為此.而力實不及.則可多念佛代為迴向.既可息人之災.又可息己之災.是更盡人能行。

 

聞當滬戰時.蘇州曹滄洲居士之孫.奉父命.由滬赴蘇.迎其三叔祖及叔父等往滬。彼叔祖叔父均不願去.曹孫乃以其妻之珠寶等.纏於腰.坐小輪船往滬.忽強盜來.曹急跳岸.遽墮水中.所帶金珠.共值二三萬.均送與為己換衣之人.而自稱貧士.是教蒙學之教師.幸而得免。倘為大盜所知.不知又要費幾萬以贖之.是豈非錢財之禍人耶。今人但貪目前便宜.不能看破。每為錢財而吃虧.其例甚多.不勝枚舉。

 

昔有某居士問我以挽回劫運之方。余曰.此甚易事.在明因果之理.而篤行之耳。能發信心.必有善果。且私偽之心既消.心中光明正大.任何災難.皆冰雪消融矣。洪楊之役.江西木商袁恭宏.被匪所獲.縛于客廳柱上.門上加鎖.俟時而殺之。袁自意必死.以默念觀音聖號。良久入睡.醒而身在野地.仰首見星辰.遂得逃脫。此是一確例。

 

以是.甚望大家大發信心.秉乾為大父.坤為大母之德.存民吾同胞.物吾同與之仁.凡在天地間者.皆愛憐之.護育之.視之如己。更能以因果報應.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勸化之。倘盡人能實行此.則國不期護而自護.災不期息而自息矣。

 

111

Read Full Post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