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eds:
文章
评论

Archive for the ‘9b. 附印老法師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’ Category

<附印老法師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> (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)

 

靈巖.乃天造地設之聖道場地.吳王夫差不德.不依乃祖太王.泰伯.仲雍.正心誠意.勤政愛民之道.唯以淫樂是務.遂於此築館娃之宮.其獲罪於天地祖宗也大矣。宮成數年.國亡身死.可不哀哉。至晉.司空陸玩.築室其上.後聞佛法.遂捨宅為寺.此靈巖最初開山之緣起也。至梁.而寶誌公祈武帝又為重興。智積菩薩.屢以現身畫像.顯示道妙.引導迷俗。至唐.宰相陸象先之弟.病於京師.國醫無效。一僧求見云能治.令取淨水一盞.向之念咒幾句.含水噀之.立即痊癒。謝以諸物皆不受.曰.我名智積。汝後回蘇.當往靈巖山會我。後其人至山問之.無有名智積者.心甚惆悵。遍觀各殿堂.見壁間畫像.乃為己治病之僧也.因特建智積殿.而寺復中興。自晉至唐.所有住持.皆不可考。至宋.而凡為此山住持者.皆宗門出格大老.靈巖道場.遂為江蘇之冠.以地靈故人傑.以人傑故地靈也。明末清初.又復大興.聖祖高宗兩朝.數次南巡.皆駐蹕山上行宮。洪楊之亂.焚燬殆盡。後念誠大師.住塔洞中.適彭宮保玉麟公遊山相見.因為查出田地六百多畝.蓋十餘間殿堂房舍。

 

至宣統三年.住持道明.係軍人出家.性粗暴.因失衣打來人過甚.山下人起鬨.道明逃走.寺中什物均被搬空.成一無人之寺.此即靈巖道場復興之機。否則.縱能恪守清規.亦決不能成此全國僅有之淨業道場。禍福互相倚伏.唯在人之善用心與否耳。嗣由木瀆紳士嚴良燦公.命寶藏僧明煦.請其師真達和尚接管。真師派人往接.並命明煦暫為料理.意欲有合宜人.當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。

 

民十五年.戒塵法師來.遂交彼住持。住僧以二十人為額.除租金數百圓外.不足.則真師津貼。不募緣.不做會.不傳法.不收徒.不講經.不傳戒.不應酬經懺。專一念佛.每日與普通打七功課同。住持無論台賢濟洞均可.只論次數.不論代數。但取戒行精嚴.教理明白.深信淨土者即可。若其他皆優.而不專注淨土者.則決不可請。自後住人日多.房屋不足.於二十一年.首先建念佛堂.四五年來.相繼建築。今大雄殿已落成.只欠天王殿未建.然亦不關要緊。光於十九年二月來此.四月即入關.已六年多矣。以老而無能.擬老死關中。因佛教會諸公之請.祈於護國息災會中.每日說一次開示.發揮三世因果.六道輪迴之理.提倡信願念佛.即生了脫之法.以挽救世道人心。固辭不獲.遂於本月初六日出關往滬.以盡我護國之義務。十五日圓滿.十六日為說三歸五戒。今晨由滬徑來此間.而蘇垣季聖一等諸居士皆先來。至山.見其殿宇巍峨.僧眾清穆.不禁歡喜之至。茲由監院妙真大師.請來堂中.為諸位演說淨土法要。若但說法要.不敘來歷.及現在各因緣.則住者來者.均莫知其所以然.或致於此道場.與其他道場一目視之。在大通家則無所不可.在愚鈍如光又欲即生出此三界.登彼九蓮者.則莫知趣向.故先為敘述緣起焉。此段記者未錄,乃老人補記,故全用文言。

 

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.是最殊勝超絕的.大家不要輕視了。為什麼呢.因為佛所說的種種法門.無非是觀機而說.好比對症下藥一般。如果自己的根機.和這個法門不相應.修起來.是很難得益的。一切法門.皆仗自力修戒定慧.斷貪瞋癡.必須惑業淨盡.方能了生脫死。或者煩惱尚有一毫未斷盡的。生死還是不能免.況全未斷者乎。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.去幹到徹底才可。

 

唯有念佛一法.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.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。無論上中下根.皆可修學。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.只要具足真信切願.實行念佛求生西方.亦可蒙佛接引.帶業往生。一得往生.生死就可了脫了.所以說是最超勝的。

 

佛在世的時候.十個人修行.就有九個可以成道。因為那時的人.天性淳厚.根機是很猛利的。到了後來.眾生的業障逐漸增加.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.再要和從前一樣.是不可得了。然在晉唐時候.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.但已是逐漸減少.越後越少的。到了現在.已沒有這樣的人了。如此看來.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.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此時如仍不自量力.要說大話.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.而去別修其他法門.那恐怕要了生死.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。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.實在是因為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.有契機不契理的。唯有這個念佛法門.三根普被.利鈍全收.理機雙契.不可思議。尤其是在末法世中.更為適合眾生的根性。所以大集經云.末法億億人修行.罕一得道.唯依念佛.得度生死。

 

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.叫做橫超法門。古人有個譬喻.拿來解釋.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.比做一條蟲.生在一根竹裏最下的一節.這根竹子.就比做三界。這個蟲子.要想出來.只有兩個法子.一個是豎出的.一個是橫超的。豎出的.是自下至上.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.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.才能夠出來。這是比喻修別的法門.定要斷盡見思煩惱.才能出三界的。見惑有八十八品.思惑有八十一品.這許多的品數.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。那蟲向上直鑽出來.就叫做豎出。

 

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.要經過七生天上.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.才能證阿羅漢.了生死。二果.亦要一生天上.一返人間.才能證四果。三果.欲界思惑已盡.還要在五不還天.漸次修習.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。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。如果是鈍根的三果.還要到四空天.從空無邊處天.以至非非想處天.才能證四果。這豎出的法子.是如此艱難久遠的。橫超的.就是這條蟲子.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.只向旁邊咬一孔.便能出來。這樣的法子.比那豎出的.是省事得多了。

 

念佛的人.亦復如是。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.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.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.往生到極樂世界去。到了這個清淨國土.見思煩惱.不斷而自斷了。何以故.以淨土境勝緣強.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。如此便得三不退.一直到破塵沙無明.成就無上菩提.何等直捷簡易的事。所以古人說.餘門學道.如蟻子上于高山。念佛往生.似風帆揚于順水。今且拿一段故事.來證明這個豎出艱難的道理.大家且靜聽聽。

 

唐朝代宗大曆間.有個隱士.叫做李源.捨宅為慧林寺.請圓澤禪師為住持。後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嵋山.因約圓澤同去。圓澤欲由長安經斜谷.陸道去.李源要自荊州入峽.由水道去。兩人意見不同.各有所以。李源不知圓澤之事.圓澤了知李源之心.恐到長安.人或疑伊想做官.便由荊州去。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.因灘河危險.天未暮即停舟。那時有一婦人.身穿錦背心.負罌而汲。圓澤一見了她.便俯首兩眼流淚。李源問道.自荊州以上.像這樣的婦人.不知有多少.為什麼生此悲感。圓澤道.我不欲從此路來者.就是怕逢此婦人.因為她懷孕三年.還未分娩.就是候我來投胎。現在見了.已是無法可避了。請君少住幾日.助我速生.及葬吾山谷.三天之後.請來看我.我就對君一笑.以為憑信。十二年後.中秋月夜.到杭州天竺寺外會我。說完了.就更衣沐浴.坐脫去了。李源後悔無及.只得把圓澤葬了。三天之後.就到那家去看.果然婦生男孩。因把詳情告訴她.並要求和小孩見面.果然一笑為信。李源因茲無意往川.便回洛京。及回到慧林寺.才曉得圓澤在未行之先.已經把後事都囑咐好了.因此越曉得他不是平常人。過了十二年.李源就如約去杭州.到中秋月夜.就在天竺寺外等候。果然月光之下.忽聞葛洪井畔.有牧童騎牛唱道.「三生石上舊精魂.賞月吟風不要論。慚愧情人遠相訪.此身雖易性常存。」李源就曉得是圓澤的後身.就上前問道.澤公健否。牧童答曰.李公真信士也。便略敘數語。又唱道.「身前身後事茫茫.欲話因緣恐斷腸。吳越江山遊已遍.卻回煙棹上瞿塘。」遂乘牛而去。如是看來.能曉得過去未來.和有坐脫立亡本領的圓澤.還不能了脫生死.逃避胞胎。何況我們具縛凡夫.一點本事也沒有.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.要想了生死.是作夢亦做不到的。

 

有人說.禪宗明心見性.見性成佛的道理.不是很好嗎。殊不知見性成佛.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.叫做成佛.並非是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。為什麼呢.因為宗門下的人.工夫用到開悟的時候.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.原來是和佛一樣.所以叫做見性成佛。但他的粗細煩惱.絲毫尚未斷.不過能常自覺照.伏住煩惱.舉動就和聖人相近。假使是失了覺照的工夫.伏不住煩惱.那造起業來.比他人更要厲害。因為他的煩惱裡頭.有開悟的力量夾雜著.就變做狂慧.所以造業的能力.也異常的猖獗。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希望.而且還要墮落三惡道。所以已經開悟的人.更要加工進修.時時覺照。等到見思煩惱斷盡了方是了生死的時候.並非一悟便了。類如前朝的五祖戒.和草堂青禪師.因為悟後未證.仍不免輪迴之苦。覆轍昭然.是不可不知的。若說真成佛.更加差得很遠了。

 

福慧圓滿的究竟佛.是怎樣成呢。據天台宗來說.一個斷盡見思惑的圓教七信菩薩.修到十信的時候.才把塵沙破盡。再經過十住.十行.十迴向.十地.等覺的四十一個位次.每破一品無明.就升進了一個位次.得一分三德秘藏.這樣次第.到了最後的等覺地位.才把四十一品無明斷盡。再斷一品無明.再進一位.才能成就福慧圓滿的究竟佛.像這樣子.的確不是輕易的事情。大家曉得這個道理.就不會誤解了。

 

又有人說.我們各人的自性.本來是一塵不染.清淨湛然.就是淨土。自性本來不生不滅.亙古亙今.不遷不變.就是無量壽。自性本來具有大智慧光明.照天照地.就是無量光。如果離了這個本有的自性.另外要有個淨土可生.阿彌陀佛可見.那就是頭上安頭.無有是處。並且認為這樣.就是禪淨雙修的道理.亦是錯的。因為這樣的話.完全是偏于禪宗.對淨宗是完全不適用的。何以見得.因為禪宗是不教人生信發願.也不教人念佛.只教人參究話頭.求明心見性。就說是離了自性.沒有淨土可生.彌陀可見。話雖不錯.但終是偏于理性的見解.不能和事相融通.亦就和事理無礙的淨宗隔別.所以說不是禪淨雙修。修淨土人.專以信願行三法為宗.大家要明白的。

 

還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話.縱然聽起來.是如此動人.但是事實上.並沒有如此快便。即身成佛的意義是說密宗工夫.修到成功的時候.現身就可成道。然而這樣成道.不過是了生死而已.勉強說做成佛.或亦可以。如果是真的當做成了五住究盡.二死永亡的佛.那就大錯特錯了。譬如一個小孩子.剃下頭髮.人人就叫他名和尚。或是受了三壇大戒的比丘.亦叫他為和尚。或是在叢林裡頭做方丈的.亦是叫做和尚。但如上的和尚.勉強亦可說得.如果是當做真的和尚.亦是不對的。就事實來講.是要有道德學問.能夠有使人生長法身慧命的力量.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和尚。

 

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.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.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。再要到了彌勒佛下生的時候.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。在這個釋迦滅後.彌勒未來的中間.要再覓個即身成佛的.無論如何.亦是不可得的。即使世尊重來應世.亦無示現即身成佛的道理。

 

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間.西藏的活佛.到臨終的時候.能曉得死後要去那家投胎.叫弟子們到時去接他。且在出胎時候.亦能說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。然而雖有這樣本事.也還不是即身成佛。何以知道呢.因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.自然能像釋迦佛那樣的.能說各種方言.一音說法.亦能令一切眾生皆能會得。何以西藏的活佛.中國的語言.他就不懂呢。如此一件小事.就可證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。何況後來的活佛.死時亦無遺言.生時亦無表示.都是由人安排.拈鬮而定的.那更是不必說了。

 

又修密宗的工夫.要成功.也是很不容易。如專求神通速效.不善用心.且還有遭遇魔事的危險.還不如念佛的來得穩當。民國十七年.上海有一歸依弟子.請我到他家吃齋.便說他家有個親眷.是學佛多年的女居士.學問亦很好.已有五十多歲了.可否叫她來談談。我說可以的.于是就叫她來。等到見面的時候.我就對她說.年紀大了.趕快要念佛求生西方。她答道.我不求生西方.我要生娑婆世界。我便回答她道.汝的志向太下劣了。她又云.我要即身成佛。我又回答她道.汝的志向太高尚了。何以那個清淨世界.不肯往生.偏要生在此濁惡的世界。要知道.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.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.亦非汝我可以做得到的事。像這樣不明道理的女居士.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.實在是自誤誤人的。

 

還有兩個要求生華藏世界的人.有一天.那個害了毛病.這個就去看他。後來因見他病勢不對.就趕緊的叫他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.華嚴海會佛菩薩.大家亦在旁邊助他念.過了一刻.就問他看見什麼境界沒有。他答道.沒有。這樣的問過兩三次.都說沒有。到了最後一次.他就說道孃來了。唉呀.這個問他的.才曉得他們如此靠不住了。因為在他的心裡.以為念這樣的佛號.和這樣的希求.應當要看見華藏世界才對.為什麼反見孃來的陰間境界呢。自此以後.他才回頭來修淨土法門了。

 

要曉得華藏世界.是要分破無明的法身大士.才能見得生得的。其餘就是斷盡塵沙的菩薩.亦沒有分的.何況是具縛凡夫呢。就是華嚴會上.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.普賢菩薩.還教他和華藏海眾.以十大願王.回向極樂.以期圓滿佛果。可知淨土法門.是無機不收的。所以我常說.九界眾生.捨念佛法門.上無以圓成佛道.十方諸佛.捨念佛法門.下無以普度群萌.就是這個緣故。譬如天下的人.個個都要吃飯.亦個個都要念佛的。奉勸諸位.不要不自量力.打出格的妄想。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.才不辜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.下化眾生.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。及不枉費十方聚會.在此靈巖清淨道場的殊勝因緣。望大家珍重。

 

Read Full Post »